[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創新科技中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何在發揮香港既有優勢的前提下,通過區域協同與多方合作,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 在此背景下,由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與騰訊公司合作舉辦的「未來經濟 數智先行」研討會,於3月28日下午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行。是次研討會邀得香港及內地多位政、商、學界專家擔任發言嘉賓,現場受邀出席人數逾300人,均為本港業界相關人士。各位嘉賓從不同角度分享獨到見解,引領聽眾深入思考香港如何在數智經濟的浪潮中把握機遇,實現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發展。 「未來經濟 數智先行」研討會 研討會開場由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張志剛先生,GBS,BBS,JP代表主辦方理事會致歡迎詞。 張志剛先生 其後,研討會分上下兩節展開。第一節的主題是:乘「數」而上——完善數字金融工具與數據跨境流通。本節由國家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數睿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行政總裁 楊德斌先生,JP擔任主持人,嘉賓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 區毓麟先生,JP;特區政府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 陳家強教授,GBS,JP;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首席科技官 黃莹博士。 區毓麟先生首先提到當前香港與內地之間資金、信息跨境的需求正快速增加,跨境貸款的場景十分豐富。在此背景下,通過數據跨境流通方案的創新,做好跨境徵信工作,不僅可以幫助銀行妥善做好信貸風險管理、加快審批流程,更可以幫助企業或個人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和支付較低息率。就此,金管局正加快推動跨境徵信合作,已經與中國人民銀行簽訂了《關於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未來將逐步增加試點,進一步便利企業開展跨境業務。展望未來,一個成熟的數據跨境流通體系,還可能會惠及跨境支付結算、跨境理財通、數字資產與代幣化等業務領域。...
(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上月九號,中心理事譚耀宗和總裁張志剛在北京出席「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今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當日兩人和另外四位嘉賓的發言摘錄。 《人民日報》今日刊登專題研討會發言摘錄 中心理事譚耀宗發言摘錄 中心總裁張志剛發言摘錄 原文鏈接:人民日報-20250221 (完)
(二〇二四年四月十日)為更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做好相關建言獻策工作,由國務院參事室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座談會,於2024年4月9日至10日在香港成功舉辦。 座談會現場 本次座談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承辦,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香港海外學人聯合會協辦。國務院參事室高雨主任、本中心張志剛總裁出席座談會並致歡迎辭,研究總監方舟博士參加專題座談交流。 座談會現場 參加研討會的領導還包括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徐暢、國務院參事胡祖才、國務院參事賀德方、國務院參事薛瀾。 此次座談會圍繞三個議題展開。專題一主題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發言嘉賓有陳守信、葉兆佳、巴曙松、劉鳴鏑、池騰輝、王漢鋒、盧彩雲、鄧敏強、舒 暢。 專題二主題是「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言嘉賓有陳祖恒、滕錦光、黃克強、邢自強、陳冠華、陳國凱、徐 岩、朱華晨。 專題三主題是「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打造人才高地」。發言嘉賓有唐智強、李澤湘、李正儀、徐 建、李浩然、樊建平、徐海山。 參加研討會的還有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業務一司司長張立平、國務院參事室辦公室副主任葛宗新、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業務二司副司長彭濤,以及本中心研究員朱岩、霍英達、袁匡俊。 (完)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四日)“新時代下的港深合作模式創新”專題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作為牽頭單位、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並由深業集團承辦。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參加研討會的深圳嘉賓有深圳市政協黨組成員 陳林;深圳市港澳辦副主任 何新紅;深圳市政協辦公廳副主任 張慶祝;深圳市政協辦公廳研究室主任 王健;深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嚴中宇;深圳商報編委,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副會長 劉曉東。 研討會現場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還包括特首政策組副組長 王春新;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蔡洪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馬紹祥;全國政協委員,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理事...
(二〇二三年九月七日)《發展香港先進製造業 構建大灣區世界級創科產業鏈》研究報告發佈。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冼漢廸、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高級研究主任朱岩、研究主任霍英達等出席。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發言時表示,過去粵港澳三地的研究報告主要以各自的本地研究,較少粵港澳三地聯合進行調研,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建設、粵港澳三地需要更緊密合作,故此該會特別支持是次調研工作。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冼漢廸在發言時表示,多年來香港的製造業一直萎縮,在整體經濟佔比現在只有1%。目前香港經濟發展較為依賴少數產業,這令相對優質的就業機會亦主要集中在少數產業,導致貧富差距加大;2016 年,香港推行的「再工業化」吸引了部分製造業企業及生產線回流香港,但仍主要集中在傳統製造業的回流,加上香港高地價及高工資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令整個「再工業化」的成效有待提升。他認爲未來香港應著重推動創新與先進製造業的緊密結合,尤其是這份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領域包括微電子、AI及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冼漢廸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發言時表示,自特區政府去年底發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後,三個協會開始醖釀合作就特區政府發展先進製造業進行調研工作,本次調研歷時九個月,涉及不同範疇的專家,報告全文超過200頁,對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領域均有詳細的分析,下一步將聯絡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就報告的内容進一步交流,希望有關建議能反映在日後推出的政策中。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 本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表示,根據《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到2032年,香港製造業佔以基本價格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為5%,要從目前的佔比1%發展,要達到目標可以説十分具有挑戰性,故此整份報告從不同維度分析相關產業在香港發展的機遇及面對的問題,以及就特區政府如何更好地推出扶持政策,促進香港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政策建議,期望協助特區政府如期達成目標。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 報告以具有本地優勢、區域整合潛能、服務國家戰略和面向國際技術前沿為標準,選取微電子、AI 及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等四大先進製造產業作為香港優先發展領域,進行了深度全產業鏈解構分析;提出了香港有潛力在該四個領域佈局的具體產業鏈環節,並提出了與大灣區全產業鏈優勢互補、互惠分工與合作的核心建議。報告提出,先進製造業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表現,亦是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在國際科技競爭激烈、歐美製造業回流趨強的大背景下,國家亦在“十四五規劃”《中國製造 2025》等重要規劃文件中,多次提出發展先進製造業,體現了對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高度重視。報告說,香港製造業目前在整體經濟佔比中衹有 1%,經濟發展較為依賴少數產業。2016年,香港推行的“再工業化”吸引了部分製造業企業及生產線回流香港,但仍主要集中在了傳統製造業的回流方面。香港正在積極謀求經濟動能轉型,以保持香港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以及融入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在...